準確地說,應該是四年又七個月。
上一次回上海是2019年12月。對於上海的印象,還有我在這座城市裡的角色設定,還停留在那個時間點 – 疫情前、沒有小孩。一如既往地教甜點課、做雜誌拍攝、和媽媽吃早午餐、在金黃色的銀杏樹下散步、和朋友們喝咖啡喝酒…
離開時以為兩三個月後就會再回去,結果疫情發生、然後生了兩個小小人,轉眼快五年了。 前幾周終於因為有些迫切需要處理的事情回了上海。從買機票的那一刻就開始期盼 – 好多人想見、好多東西想吃、好多地方想走走 – 但因為只有三天兩夜(現實:必須回家帶小孩),閑暇時間太少,得有取捨。
也不知道以前常光顧的店還在不在。這次行前,從朋友們那裡得到的是一個全新的清單。上海從前就是一座以飛快速度在蛻變的城市,似乎有源源不絕的能量推動著新東西冒出來。這是我認識的上海,也是我喜歡她的原因之一。
不過與其說是期待在哪家餐廳吃到什麼空前未有的美味,我其實只是想再次用自己的身體感受一下這座城市。可惜這次天氣太熱,無法在大街小巷裡閑逛,少了些趣味。
這是我懷Em以來第一次獨自旅行。出門時還掛念著孩子們,但起飛後,一人飛行的輕松感慢慢滲透了全身,真是太、棒、了。無需回答Em的101個問題、無需安撫哭鬧的El、無需處理打翻的果汁…可以安靜聽書,還寫了日記。好久沒有這樣可以專心記錄當下心情的moment,感謝有這個徹底隔離的機會,想想自己的事。
這種有益於身心靈健康的solo旅行,每年都該安排一次啊。
想著想著,就降落了。
聽說上海變了很多,以為會有很多的不習慣,但實際的感覺幾乎是無縫接軌,我甚至覺得間隔的幾年像被抽真空一樣抽掉了。熟悉的滴滴打車、街道路牌、不是特別清晰的空氣。到了原本只能神游的地方 – 不論是自己家裡還是特定的街區 – 確實到了之後,心情意外地平靜,似乎前幾天才剛來過一樣。
倒是家裡前院的樟樹和櫻花樹,數年不見,長得好高好大,透漏了時間的流逝。
抵達上海後的第一餐,和媽媽去了Sage Gastro。一進門就碰見熟人,還恰巧坐隔壁,於是邊聊近況邊分享了各自的餐點,這讓我覺得自己跟上海的連結似乎比想象中還要扎實一些。飯後沿著蘇州河散步,晚風徐徐,一路都是在乘涼或慢跑的人們,很踏實的生活感。
不知是不是因為待的時間短,還是因為當媽後首次放飛自我太快樂,我這次看到一切都是好的,像是眼睛自帶了某種特殊濾鏡。遇到的人都很可愛,吃到的餐廳都很喜歡。
放個清單在這里供參考,也算是給自己一個記錄。這次因為時間關系沒安排fine dining,若真要說想吃哪一家,那會是Ling Long…不過得留到下次了。
1/ Sage Gastro
蘇州河畔的小餐館,主廚是曾在Ultraviolet擔任sous chef的Jun Nishiyama。氣氛輕松,料理有創意而不失美味。甜點都以冰淇淋為主,風味清爽、層次細膩,很值得一試。
2/ Yaya’s
帶有中國風味的義大利料理。當天點的不論是前菜還是麵類都可圈可點,而且結賬時人均居然不到200元,難怪座無虛席。
3/ Sloppy Gin
裝潢簡約但很可愛的麵包店,據說有上海最好吃的甜甜圈。
巧克力糖霜甜甜圈
4/ Swirl
SG Group從東京帶過來的酒吧,就開在Speaklow隔壁。主打以葡萄酒為基底的清爽調酒,最棒的是每天15:00就開門,是個能輕松來杯下午酒的好地方。
5/ Juke
東平路上的小酒館,細長的空間里只有18個座位,桌子緊密的程度讓我想起巴黎街邊的小館子,氣氛親密,料理討喜。(主廚Michael Janczewski曾待過上海的Canton Disco和香港的Ho Lee Fook和Belon。)
6/ 雲和麵館
難得回一次上海,總得吃碗麵再離開。名氣很大的六蝦麵的確美味,其他的菜色 – 炸豬排、酒香草頭 – 也沒讓我失望。聽說三蝦麵也好吃,下次還要再來。
7/ L’Atelier Over
上飛機前的最後一餐,L’Atelier Over的麵包omakase。麵包的品種和搭配的醬料都豐富而帶有巧思,單點的日本柚子甜甜圈也非常優秀。吃完後又外帶了麵包,才依依不捨地去搭飛機…
三天兩夜的上海快閃,短暫的有點魔幻,留下了不止一點點的懸念和不捨。不知下次何時能再回來,希望不會再隔四年七個月了。
這次旅程的瑣碎片段已分享在IG (@sugarednspiced) 上,可在精選動態 “shanghai” 里看到。稍後我也會把對於幾家餐廳更深刻的想法整理在小紅書上 (@Sugar Cindy), 歡迎來玩 :)。